降落數(shù)值測定儀通過測定小麥、面粉等谷物糊化液中攪拌器自由下落的時間,評估其α-淀粉酶活性,進而判斷發(fā)芽損傷與烘焙品質。降落數(shù)值越高,酶活性越低,面粉烘焙性能越好。
降落數(shù)值測定儀的測量精度直接影響糧食收購、面粉加工與烘焙工藝,掌握科學、規(guī)范的操作流程,是確保精準、結果可靠的關鍵。

第一步:環(huán)境準備與儀器調平
將儀器置于穩(wěn)固、無振動、溫度恒定(20-25℃)的實驗臺,避免陽光直射與氣流干擾。使用附帶水平儀調整底座腳釘,確保機身水平(水平泡居中),防止攪拌棒下落軌跡偏斜,影響計時精度。
第二步:試劑與樣品準備
使用標準配比:稱取2.5±0.01g待測小麥粉,加入25±0.2mL蒸餾水于專用粘度管中。水溫應與室溫一致,避免溫差影響糊化。使用旋渦混合器或手動劇烈振搖10-15秒,確保粉水充分混勻,無干粉或氣泡。
第三步:糊化與冷卻處理
將混合好的樣品管放入沸水浴(94-98℃)中,精確加熱60±2秒。期間保持水沸騰,確保熱量均勻傳遞。加熱結束后,立即取出,用冷水或冷風機快速冷卻至室溫(約1分鐘),終止酶反應,形成穩(wěn)定糊化層。
第四步:安裝粘度管與攪拌棒
將冷卻后的粘度管垂直插入加熱槽,確保管底與槽底接觸良好。將攪拌棒輕輕放入管內,上端穿過儀器頂部的電磁釋放裝置。檢查攪拌棒是否自由懸垂,無卡滯。
第五步:啟動測試與自動計時
關閉防護罩(防氣流干擾),按下“開始”鍵。儀器自動加熱至沸騰(約100℃),同時電磁裝置釋放攪拌棒。內置高精度傳感器實時監(jiān)測攪拌棒穿過糊化液的下落過程,自動記錄從釋放到觸底的時間,即“降落數(shù)值”。
第六步:數(shù)據(jù)讀取與清潔維護
測試結束后,儀器自動顯示并保存結果。取出粘度管,倒出廢液,用清水沖洗管壁與攪拌棒,防止殘留物影響下次測試。用軟布擦干,避免劃傷內壁。定期校準溫度傳感器與計時系統(tǒng),確保符合ISO3093、GB/T10362等標準。